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院所新闻» 综合新闻

联合国粮农组织技术合作项目“糖料作物生态安全种植和资源循环利用”顺利收官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12-22作者:刘红芳来源:土壤培肥与改良团队点击量:

2023年12月14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农业技术合作(TCP)项目“糖料作物生态安全种植和资源循环利用”总结会在北京召开。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FAO驻华代表处、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区域办公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糖业发展办公室和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等有关领导、专家出席会议,会议还邀请FAO项目专员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王岫嵩研究员、中国农科院国合局国际组织处副处长刘文博,及项目特邀专家、项目合作单位代表、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代表等60余人参加。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由中国农科院资划所科技与成果转化处副处长刘垚和FAO驻华代表处傅荣共同主持。

项目牵头单位中国农科院资划所副所长易可可、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副主任赵立军、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助理代表兼临时代办张忠军进行大会致辞,广西壮族自治区糖业发展办公室糖料发展处处长陈拥军和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市场与对外合作处四级调研员孔庆兵代表项目实施点发言。

易可可介绍,项目通过参与式培训传播“生态安全和资源循环利用”理念,提高糖料作物种植和管理能力,在广西和内蒙古圆满完成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TOT)和农民田间学校(FFS)培训工作,同时在广西河池市宜州区和内蒙古赤峰市开展甘蔗和甜菜生态种植组合技术示范,在改善土壤状况、增产增糖、节本增收、生态可持续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建立了糖料作物生态种植技术模式。赵立军表示,项目覆盖甘蔗、甜菜两类作物,跨越一南一北两个地区,实施过程中摸索出一套符合中国特色的、因地制宜的科学种植体系和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对广西和内蒙古糖业发展有着巨大的帮助,是“藏糖于技”的良好体现,希望将项目成熟的模式和技术路线、专家和技术队伍、以及交流形式延续下去,继续验证和完善技术路线,更广泛地传播项目成果。张忠军指出,项目克服了新冠疫情等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项目设计和计划的各项活动,实现了预期的各项产出,希望发挥项目的可持续性,不断促成新的合作与发展。

陈拥军谈到,广西糖业在保障国家食糖供给、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作用,FAO-TCP糖料项目的实施,传递了先进的糖料蔗生产管理理念,培养了一批生产骨干,形成了先进的技术模式,为广西糖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显著成效。下一步将扩大对项目示范成果、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推广范围,践行生态安全种植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广西蔗糖产业高质量发展。孔庆兵谈到,内蒙古是我国甜菜糖料主产区之一,存在甜菜种植生产粗放、技术体系不完善、优化技术得不到推广应用等问题。FAO-TCP糖料项目在赤峰市甜菜优势产区实施,推动了甜菜产业实现增产增收,更新甜菜产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下一步将做好合理轮作、节本降耗、提质增效等工作,推动内蒙古甜菜制糖产业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区域办公室土地管理官员、项目首席技术官Lucrezia Caon以“Reflections and way forward反思与前进方向”为题,做了线上报告。项目协调人中国农科院资源区划所刘红芳副研究员汇报了项目执行情况和取得的成果成效。FAO项目技术专家中国农科院王旭研究员和培训专家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郭荣研究员,分别从技术和培训角度进行项目总结。来自广西和内蒙古的特邀专家广西农科院谭宏伟研究员和辅导员代表,充分交流了项目实施所带来的受益,以及好的做法和经验。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项目在甘蔗和甜菜两种作物上,强化土壤健康、养分管理与科学施肥、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效益增值等绿色发展理念,集成了一套生态安全种植技术,推动糖料作物优势产区种植体系的优化和生产方式的转变;通过参与式培训和推广提高了农技人员、生产企业和种植户等产业链相关人员的技能和能力,为实现糖业可持续发展,使各利益相关方在糖产业中受益打下坚实基础。

image.png

项目总结会合影

image.png

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区域项目首席技术官Lucrezia Caon女士线上报告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