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三分建七分管,高标准农田“高”在哪?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3-01作者:记者:宋雅娟 肖春芳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2023-02-16 13:30点击量:
编者按: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也就是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科普中国智惠农民推出“专家解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系列策划,邀请农业领域专家解读文件精神和内涵。本期节目邀请到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研究员、智慧农业团队青年助理首席余强毅解读有关“高标准农田”的话题。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研究员、智慧农业团队青年助理首席余强毅
刚刚发布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年度任务,重点补上土壤改良、农田灌排设施等短板,统筹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加强黑土地保护和坡耕地综合治理。严厉打击盗挖黑土、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强化干旱半干旱耕地、红黄壤耕地产能提升技术攻关,持续推动由主要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更多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做好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试点。”
问:2023年一号文件关于“高标准农田”的部署有何用意?
余强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
关于耕地保护与利用,有三个重要概念值得关注。耕地是用出来的,永久基本农田是划出来的,高标准农田是建出来的。
因此可以说,高标准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是中国人的口粮田、保命田。为了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党中央多次强调,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这一系列为决策部署,为今后一个时期耕地保护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问:高标准农田“高”在哪?在保障粮食安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余强毅:一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的根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全国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粮食生产“十九连丰”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二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本保障。农业强国首先体现在农产品保供能力强、农业竞争力强、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高。建成的高标准有力提升了农田基础设施水平,增强了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
三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2022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遵循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农田生产和生态和谐发展,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相协调。
问:高标准农田对提高粮食产量、粮食安全有怎样的作用?
余强毅: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有“三高”,一是农田质量高。通过平整土地、改良土壤等措施,农田平均耕地质量可提高约1个等级,保土保肥保水能力显著增强。
二是产出能力高。地平整、土肥沃、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20%,达到一季千斤、两季吨粮。
三是资源利用效率高。促进农业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显著提升水、肥、药利用效率。根据调查,项目区节肥13.8%、节药19.1%,节本增收效果明显。
问:当前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如何?接下来将从哪些方面发力?
余强毅:2022年我国新建成1亿亩高标准农田,顺利完成全国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阶段性目标任务。目前,19.18亿亩耕地超过一半是高标准农田,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保障了全国粮食产能的近80%,成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基础。
下一阶段,两大侧重:一是如何科学制定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设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科学统筹,对接国土空间规划、水安全保障规划等,做好与“三区三线”划定工作的衔接,重点在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科学安排已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区域布局,分阶段、分区域统筹实施改造提升项目。
二是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任务。高标准农田三分建、七分管。工程质量差、建而不用、建设占用、损毁撂荒等苗头性问题。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提出“三并重一协调”的要求,即坚持新增建设与改造提升并重、建设数量和建成质量并重、工程建设与建后管护并重,产能提升和绿色发展相协调。
2023年我国将继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4500万亩、改造提升3500万亩。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强化高标准农田监测与用途管控,我们围绕高标准农田精准、智能、动态监测关键技术,研发高标准农田智慧监测监管与决策预警系统,真正实现“良田粮用、粮田良用”、支撑高标准农田“建好、管好、用好”目标。
审核专家:余强毅(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研究员)
监制:战 钊
策划:宋雅娟
记者:宋雅娟 肖春芳
鸣谢: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 责编:姜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