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院所新闻» 头条新闻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对粮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项目中期自查会议顺利召开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09-01作者:查燕来源:智慧农业团队点击量:

  8月2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吴文斌研究员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对粮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项目中期自查视频会议顺利召开。科学技术部全球变化及应对专项办张峰处长、项目专家组成员、项目课题负责人和科研骨干50余人参加会议。

  张峰处长代表专项办对项目中期自查提出了几点要求,他强调,各课题承担单位要重视中期自查环节,通过中期检查,总结项目目前已取得的进展,聚焦研究目标,查找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或存在的风险和隐患,更好地推进项目顺利实施,保障项目总体任务目标的实现。吴文斌研究员代表项目汇报了近两年来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和亮点成果,4个课题负责人对照课题任务书的年度计划目标和任务、中期考核指标,从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空间分布、作物单产、作物品质,以及应对未来不同温升情景的适应途径进行了详细汇报。通过两年的研究,课题一首次研制了2000-2015年我国小麦、水稻、玉米等作物长时序空间分布数据集,科学解析了近30年华北区小麦空间分布变化格局的特征和规律,揭示了东北区水稻种植北界变化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课题二探索了典型区域气候平均态和极端态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机制,初步构建了耦合气候极端态对作物产量影响的模拟模型;课题三探索了气候要素对小麦品质影响的内联关系,解析了小麦品质的空间环境响应差异及主导影响因素;课题四基于多模型集合方法评估了不同温升情景对我国稻麦主产区生产力影响,估算了不同温升情景下全球人口数量和粮食需求的变化。

  专家组7位专家一致认为,课题聚焦全球变化对粮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以我国水稻、小麦和玉米等粮食作物为研究对象,围绕“影响机理—适应途径”的研究主线,综合利用遥感、作物模型、归因识别和空间面板模型等技术方法,在站点、典型区和全球3个尺度开展了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空间分布和单产)和品质(蛋白质、氨基酸、粗纤维、矿物质等)的影响研究,揭示了未来不同温升情景下我国和全球粮食安全风险,提出了应对未来风险的适应途径,顺利完成了课题中期的预定任务和预期目标。基于上述研究工作,在Earth System Science Data、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Global Change Biology、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等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29篇、出版专著2部、获批专利3项、获有关方面重要批示4份,研制发布了2套数据集,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经费使用符合有关管理规定,执行进度符合预期。课题建立了良好的组织管理机制,加强课题内部和课题间的交流和协作,有利保障了各项研究任务的顺利推进。

  本次会议为接下来项目的中期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为项目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