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院所新闻» 科研动态

洱海面源课题举办农业废弃物食用菌基质化利用技术推广会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2-07作者:耿宇聪来源:碳氮循环与面源污染研究室点击量:

    2018年1月25日,云南省环保厅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在大理州洱源县右所镇梅和村联合举办了“洱海流域农业废弃物食用菌基质化利用技术推广会”。云南省环保厅科技产业处侯鼎处长、云南省环保厅扶贫驻村工作队刘东雨队长和大理州水专项办刘滨主任出席会议,来自云龙县、洱源县的40余名村民以及有关领导和专家参加了会议。
    会上,课题组长刘宏斌研究员介绍了技术研发背景和研发过程,耿宇聪博士后和李博中工程师详细讲解了以奶牛粪便为主要原料生产基质以及食用菌栽培技术要点,分析了洱海流域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市场前景;合作社社员李森分享了食用菌栽培历程及个人感悟。与会人员参观了食用菌工厂、专业合作社和简易菇房三种不同类型食用菌生产基地后,就食用菌菇房建设、基质生产、栽培技术、经济效益进行了详细询问,课题组人员逐一予以解答,并向村民发放了《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手册》、《食用菌栽培技术手册》和《食用菌菇房建设技术手册》等各类资料150余份。
    奶牛粪便露天随意堆置是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发生的重要原因,究其原因,奶牛粪便产生与农田利用时期不重合、缺乏高值利用模式是随意堆置的根源。为此,“十二五”水专项洱海面源课题(2014ZX07105-001)经广泛调研与深入研究,提出了种养一体化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模式,突破了奶牛粪便食用菌基质化利用关键技术,奶牛粪便直接经济效益达450元/吨,相当于有机肥利用方式的3-6 倍。该成果不仅为防治洱海流域奶牛粪便污染提出了新方案,而且为农业结构优化、农民脱贫致富、农村环境清洁提供了新模式,实现了洱海保护与农业绿色发展的和谐统一。该项成果受到了云南省环保厅的高度重视。
    侯鼎处长充分肯定了课题组研究成果,希望课题组不断总结经验,加大成果在洱海流域乃至云南省其他高原湖泊流域的推广力度,为水污染防治与脱贫攻坚行动提供全方位科技支撑;刘东雨队长代表贫困村民对课题组表示了感谢,恳请课题组今后在技术指导、培训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刘滨主任对课题组长期扎根大理、奉献大理的敬业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希望课题组抓紧凝练标志性成果,加快形成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重大政策建议。
    课题研究成果高度切合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课题组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总结完善技术模式,支撑农业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打印』『关闭